闭店消费行为消费警惕会侵害益法权中国者协职业者合
发布时间:2025-05-13 05:13:22 作者:vba 点击:5216 【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猜你喜欢

2025年六安市将培养92名乡村医生


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放宽 提示:或影响买房贷款


央视曝光9家电商7家售假 三星手机正品率0%


电商内部会:传统企业无需自卑 互联网公司更焦虑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


阿里巴巴将推“存金宝” 1元玩黄金ETF


苹果谷歌因限制员工跳槽面临上亿美元赔偿


2014年我国新增贷款 创历史新高


“小金灵”上线助力你的换“城”计划_


林毅夫:国内工资不断上涨 中国面临日本60年代情形


央视曝光9家电商7家售假 三星手机正品率0%


淘宝圆通试水无人机快递 权威人士指其“黑飞”不合规


宿州市劳动模范胡文华:发展中草药种植 带领乡亲致富


上海“畅购一卡通”内幕调查:关联公司集体“蒸发”


王亚伟跻身工行十大股东 持股比例0.05%


解密企业大佬内部讲话:2015年的他们会变成什么模样?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


纳税信用企业 可享受出口退税优先


当情人节遇上“情人劫” 看上市公司的爱情如何表白


库存多于预期引油市“地震” WTI原油暴跌近9%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原副秘书长薛寅君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城市群排名:长三角第一 京津冀第三


阿里年终奖揭秘:实领工资并不多 奖励股票价值大


苹果CEO:小米是强大竞争对手 但并不担忧
